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环保公益
世界海洋日 | 说说海大深研院与海洋环保那些事儿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覆盖,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又给这些生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人类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有一半来自于海洋。可以说海洋生态的健康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海洋生态一旦出现问题,人类生存也将面临着考验。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2009年,联合国正式确定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此举旨在呼吁世界各国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致辞时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坐落于大鹏半岛风光旖旎的山海之间,作为深圳的第一家高等海洋教育科研机构,肩负着为深圳海洋学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的重任,同时也承担起社会责任。自2016年成立以来,研究院就一直致力于海洋的保护工作,把海洋环保写入自己的日常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调查、生态修复、生物救助及科普教育等活动。

随着研究院的落户,持续了10年的广东省珊瑚礁普查项目的基地也转移到深圳大鹏。近年来,在珊瑚礁普查的基础上增加了海马保育调查、海洋微生物资源调查、近岸海域微塑料调查等内容,摸清海洋家底,探查海洋生态环境,更有针对性进行保育和规划。


2017年3月初,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获批成立国内首个珊瑚保育救护基地,并先后获批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和国家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近五年来,我院持续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海岸带栖息地修复、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及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截至目前已在深圳、阳江、湛江等地种植珊瑚 5 万多株,培育珊瑚种苗 4 万多株,获批成为农业部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石珊瑚)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是国内首家获得石珊瑚供苗的单位。救助绿海龟、玳瑁20余只,还有抹香鲸、江豚等海洋生物。已放归康复海龟共12只,其中两只携带“卫星追踪器”,这是深圳首次放流携带“卫星追踪器”的海龟,便于科学家更精准地掌握海龟洄游路线及习性,采取更适当的保护措施。


除了在救护中心提供专业救护的力量外,研究院还成立了“海洋大学堂”科普教育平台积极宣传海洋保护知识,目前已举办室内科普课、户外实践课及大型活动 185 场,服务人数高达 49013 人次。

此外,研究院成立了全国首个珊瑚公益基金-广电公益基金·珊瑚公益基金;组织创建全国首个珊瑚主题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推动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牧场和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2019年,研究院推动发起成立了中国珊瑚保护联盟,旨在团结社会各界人士,提高全社会对珊瑚及其栖息地的认识与关爱。

法国纪录片《海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标本馆里,镜头闪过一个又一个动物标本,旁白只有一个单词“Extinction(绝种)”,海洋中有很多生物已经永远消失了。“因为人类的冷漠,它们永远的消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人类依旧冷漠下去,海洋生物的种类将不断减少,甚至海洋最终也会“消失”。

让我们一起行动,关注海洋生态,善待海洋生物,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