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老师经常跟我们开玩笑说:
谨遵教导!但是晚上还是需要睡觉滴呀~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都需要睡觉。人一般会躺着睡觉,而动物们的睡姿却千奇百怪——沼泽边的鹭、鹳、鹤、鹬等涉禽类动物可以单脚独立入眠,狼、狗、豺等犬科动物则需要耳贴地面,蝙蝠能够倒挂身体,蜘蛛、猴子等只要把尾巴钩住树枝就可以了…………
因为面临着呼吸和天敌的双重压力,绝大多数海洋动物的睡眠时间其实是很短的(稍不留神,“啾~”地一下就进肚了),也就难以被人类发现。那么,海洋里的动物又是怎样睡觉的呢?
鱼类是脊椎动物,大部分的鱼类都是需要睡眠的,以消除神经系统和肢体的疲劳。
与人类不同,鱼类睡觉是不需要闭眼的,因为鱼类没有眼睑。而且鱼脑子里也没有新皮质需要通过睡眠来进行恢复,所以只是进入了类似睡眠的生理休息状态。
鱼类无论睡着、醒着都无法闭上眼睛。乃至死了以后眼睛也还是瞪得十分大,这才是真正的“死不瞑目”啊!

鱼类在水中静止不动或轻微摆动,为了保持呼吸,鳃盖依然会缓慢而有节奏地扇动,偶尔也划动一下胸鳍或尾鳍,使身体保持平衡。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捕食,而且也不怕被水冲走了。
还有的鱼睡觉时,甚至自带“睡袋”——鹦鹉鱼。不仅会找个安全的地方,还会呼出一个大泡泡(从嘴里分泌一种粘液,作为保护层。)把自己包住来隐藏气息,如果气泡破了它们就会醒过来了。
小丑鱼与海葵共生,海葵可以在小丑鱼睡觉的时候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对于没有“后台”庇护的小鱼们来说,睡觉就没那么安稳了。它们在睡觉的时候把自己泊到接近海底的区域,睡上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醒来,十分警惕。
河鲀也是将身体弯曲起来睡觉的,不过它是用水草或石子做靠背。白天,它的身体是褐色和深绿色的,但睡觉时却变成浅灰色,鳍与尾多为黑色。这是因为河鲀在岩石和水草中睡觉,而这种姿势与睡觉时体色的变化可以给自己打“掩护”,以防敌害的发现。
海豚的肺活量极大,而且血液中也可以储存氧气,所以它一次呼吸后,可以在几十分钟内不再浮出水面,这段时间,足够它美美地做梦了。
当然,海豚在睡觉时也会保持警觉。科学家发现,它们大脑的两个半球是交替睡眠的:当一边熟睡时,另一边半脑负责吸氧。过了一段时间,两者再交换一下。如果受到外界的剧烈刺激,两个半球就会同时清醒,保证它们可以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

海豹既可以在水下生活,又可以在岸上活动。如果它们选择在岸上睡觉,就和陆地动物相似;如果选择在水下睡觉,海豹、海牛等动物最害怕的是缺氧。它们睡上十来分钟就不得不浮出水面换口气,然后继续睡。所以即使是个“好梦”,也无法留恋太久。
这翻来覆去,就如同大晚上被一泡尿憋醒,还要爬起来解决。如果可以真想在被窝里解决。。。真羡慕那些一觉到天亮的人。
而抹香鲸就更奇葩了!它和海豚一样也是半只脑睡觉,半只脑负责游动和呼吸。所以它可以一边睡觉一边游动,还可以直立着睡,就和宇航员一样!这种集体性的午睡大约占据了抹香鲸整个生命的7%,每次休息时间很短暂,大约在6—24分钟以内。

章鱼在睡觉的时候,留下两只触手在身体周围不停地挠动,其余的触手都卷起来休息。如果两只活动的触手受到外界的干扰,它们就会立刻惊醒。

动物的睡觉方式在人类看来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和打游击战一样,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