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进展
“菌-藻-活性物复合生态修复近海污染水体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深圳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河口地区,河口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淡水、海洋三大系统交汇的地方。陆地上的一些物质随着淡水河流排到河口里来,海洋的咸水也会随着潮汐在河口汇集。因此,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非常丰富,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大量的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农药兽药排放到近海水域,尤其是河口区域。这个时候污染物会经常聚集在这个地区,所以对生物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2016年深圳市水环境报告显示,在近海海域方面,东部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稳定达到国家海水第二类标准,但西部海域水质常年劣于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活性磷酸盐、无机氮超标严重。

一个拯救深圳西部海域水质的任务正悄悄开展

  在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有一支由水生动物健康评估中心和微藻开发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把寻找优势菌、藻及生物絮凝剂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团队根据深圳近海海域污染水体的特殊性,提出了通过选取优势藻类、培育优势菌株及开发新型环保絮凝剂三种方法复合修复近海污染水体的新思路。一个拯救深圳近海污染水体,尤其是西部近海海域污染水质的科研工作正在悄悄开展。

  2017年8月22日,“菌-藻-活性物复合生态修复近海污染水体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海大研究院会议室举行。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鲁义善、研究院微藻开发与产业化技术中心负责人黄翔鹄教授、研究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宝林等出席会议,项目主持人――水生动物健康评估中心的张锐博士主持了本次会议。

  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团队由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的研发人员组成,在水生动物医学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优势,尤其在健康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微藻团队也在养殖环境水质微藻生物控制理论和技术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率先开展海水养殖池塘浮游微藻藻相构建技术的研究,建立池塘微藻定向培养技术、藻相平衡控制技术和病害的生物防控技术等技术体系,并开发了全球唯一的卵囊藻微生态制剂。


如何修复深圳近海海域污染水体

1、菌株

  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对这些微生物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

2、藻类

  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利用藻类的吸收、富积和降解作用 ,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和营养盐 ,还能降解多种有机毒物。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 ,它具有原料低廉、吸附容量大、无二次污染、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同时可以利用藻类回收废水中的贵重、稀有金属及生产藻类饲料、肥料等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及广阔的利用前景。

3、新型环保絮凝剂

  絮凝技术是国内外普遍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质处理方法。在絮凝剂的选择和应用中,绝大多数放在无机絮凝剂和合成一般高分子絮凝剂上,而对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很少。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架桥能力较差,产污泥量多,并且处理复杂;一般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价格昂贵,合成过程复杂。因而寻求一种价格低、处理效果好的新型环保絮凝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国内外只有藻类、菌株、新型絮凝剂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复合来修复污染水体,将三种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复合生态修复近海污染水体的研究尚少。” 项目负责人张锐博士说到,“将三种净化方式的最佳优势形成复合模式是我们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地方。”

  研究院也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污染水体治理的新模式,为深圳乃至全国探索先行示范经验。

  如果你对上述项目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与我们联系,或者致电0755-89320340。